第七十九章-《穿进男频搞基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要建仓储和物流,最基本的就是要修路。
    目前来看,只有沧州到庆州的官道是水泥路,其余州府之间,皆为坑坑洼洼的泥土路。
    这样的路当然会降低运输效率。
    那能怎么办呢?
    只能修路!
    八个州府加一起这么多人,并不缺劳工,只是秋收将至,楼喻不能耽误农时,修路一事便暂且搁下。
    今年的八月,对庆州、沧州来说是丰收,对其余州府而言,却不然。
    夏季的那场暴雨,不仅让湖州府河流决堤,有一些州府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洪水侵袭。
    各地民生凋敝、满目疮痍。
    因庆州天下闻名,前前后后又有不少灾民涌入。
    而今庆州兵力增至四万,若加上其余七州驻军,共五万余人。
    这还没算上吉州边军。
    不过不到万不得已,边军不能轻易挪动。
    除去入伍的灾民,其余灾民皆被安置在合适的州府。
    庆州已有一套极为成熟的灾民安置政策,沧州这两年也接受过不少难民,整套体系已经能够熟练运用。
    楼喻让人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管事去往其它州府,进行经验输送。
    灾民们越发相信那些童谣,庆王世子就是真龙天子!
    农户们满脸喜悦地挥舞镰刀时,楼喻正在为庆荣学院的开学做准备。
    他在学院会议厅举行了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。
    楼喻时间宝贵,只言简意赅地交待了几点。
    但就是这简单的几点,却激发了众人的激烈讨论。
    在他走后,一些男夫子凑在一起皱着眉头。
    “男班和女班学一样的课?考一样的试?咱们男班和女班能一样?”
    “是啊是啊,我本来还以为只是让那些女娃娃学一些琴棋书画呢。”
    “怕什么,咱们好歹有教书的经验,她们会教什么?真以为会作几首诗就能教人读书了?”
    “没错,退一步说,就算她们能教好,那些女学生还能越过咱们男学生?”
    “倒也不必这么说,巾帼不让须眉,女子中也是有资质不凡的。”
    “你谁啊?有你这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吗?”
    “就是就是,你可别给咱们男人丢脸。”
    比起这边酸气冲天的男夫子队伍,女夫子们则斗志昂扬。
    “诸位娘子们,咱们一定要好好教!”
    “对,我就不信女班比不上男班!”
    “诸位同心协力,共创佳绩!”
    “共创佳绩!”
    一时间,庆荣学院男夫子和女夫子剑拔弩张,竞争氛围极其浓烈。
    范文载和邵秋兰见状,不由相视一笑。
    有竞争并非是一件坏事。
    就怕女子没有进取之心,就怕女子们还没上战场就胆怯了。
    教职工队伍在秋收前已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,基本都通过了考核,所以楼喻就将学院丢给范文载和邵秋兰等学院领导,自己投身到总衙公务中去。
    总衙内,吕攸向楼喻汇报完宜州仓储建设一事,等待楼喻示下。
    楼喻翻了翻分析报告,颔首道:“你做事我放心,既然已经定址,那就等秋收后开始动工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“还有,庆州到宜州、吉州的路都要修一修,你们工部这段时间任务艰巨。”
    吕攸不由笑道:“这都是工部应该做的。”
    “等到枯水期,湖州的防汛工程还得由你们工部负责。”楼喻笑道,“到时候若是工部缺人手,可以申请从其它部门抽调。”
    “多谢殿下体恤!”吕攸躬身一拜。
    他离开内衙后,冯二笔便端着温茶进来。
    “殿下,可要奴替您按按?”
    楼喻喝了一盏茶,往后一靠,闭目养神道:“来。”
    “殿下,奴方才听说了一件事,您可愿听?”
    楼喻淡淡道:“何事?”
    “方才采夏来办事,气愤地跟奴聊了几句,说她手底下有个女工,因为跳河救了人,就被夫家嫌弃休了。”
    楼喻睁开眼:“救人不是好事吗?为什么要休?”
    而且休妻什么的,太侮辱人了吧?
    冯二笔有些义愤填膺:“说是救了一个男子,两人在河中衣衫不整,女工夫家嫌她没了清白,便将她休了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楼喻沉默几息,郁闷道:“那被救男子什么态度?”
    “这个奴就不清楚了。”
    “你去叫三墨把这件事完完整整打探清楚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冯三墨办事效率极高,且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的事。
    他将打探来的事情呈给楼喻。
    楼喻翻阅后,神色微冷,让人叫来魏思。
    在庆州,婚姻关系的登记和解除,都由户部管理。
    不管是休妻还是和离,都需要到衙门进行申请,待衙门盖章定论后,婚姻关系才算解除。
    不是所有申请衙门都会予以通过的。
    “户部于婚姻解除一事上依旧遵循旧例,可对?”
    魏思颔首:“确如殿下所言。”
    “男子休妻,必须要‘七出’,且无‘三不去’,可对?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楼喻淡淡道:“南区分衙不久前处理过一件休妻案,休妻者名为‘王栓’,被休者名为‘汪小花’,你亲自去核实一下。”
    魏思心头一跳,连忙领命道:“奴这就去!”
    他退出内衙后,立刻带人赶去南区分衙。
    在分衙司户的谄媚和忐忑中,魏思雷厉风行地调出“王栓休妻”的卷宗。
    阅卷之后,他冷冷盯着司户,啪一声将卷宗拍在桌案上。
    “汪小花并无七出之过,为何同意休妻?”
    司户面色煞白,额冒冷汗。
    “禀魏大人,下官、下官认为汪小花与陌生男子光天化日之下搂搂抱抱,有淫佚之过……”
    “照你这么说,被救者就该被活活淹死?”魏思面冷嘴毒,“司户大人如此视人命于不顾,可真是令人钦佩!”
    言罢,转身就走。
    分衙司户瞬间软倒在地。
    回总衙后,魏思直接跪地磕头:“分衙司户有失,皆因奴失察之过,请殿下降罪!”
    楼喻沉默地看着他,内衙气氛极为凝滞。
    魏思心中极为自责惭愧。
    若非自己没能约束好分衙,殿下又何必为这些杂事操心?
    冯二笔万万没想到,自己只是与殿下随口说了一下,事情就演变成现在这般。
    殿下神色冷淡,不言不语,实在让人既敬又畏。
    沉默片刻,楼喻终于开口问道:“如果是你,你会如何处理?”
    魏思回答:“禀殿下,汪小花所做之事是为善举,并无丝毫过错,王栓休妻实属无理取闹,奴定会驳回申请。”
    “那你认为,王栓可堪为良配?”
    魏思愣了一下,诚恳道:“不可。”
    楼喻不由露出一丝笑容,“你驳回了王栓的申请,王栓却非良配,那汪小花又该如何自处?”
    魏思:“……”
    他颇有急智,解释道:“若是汪小花不愿继续维系婚姻,可以向衙门申请和离。”
    “可和离需要双方同意。”
    “王栓既要休妻,定不愿继续维系婚姻。”
    “难道你看不出来,王栓用‘淫佚’之罪休妻,是为了得到汪小花的嫁妆吗?若是和离,他还能得到嫁妆吗?”
    妻子若犯了错,被休之后只能净身出户。
    魏思心下骤惊,忙请罪道:“是奴愚笨,未能瞧出其中端倪!”
    他其实不是瞧不出来,只是担心忐忑之下,失了平日的水准。
    楼喻笑容浅淡,却说出惊世骇俗的话。
    “所以,‘休妻’不过是条耍无赖的规定,我决定废除它。”
    魏思:“……”
    冯二笔:“……”
    楼喻将二人震惊之色尽收眼底,不由微微一笑。
    废除“休妻”制度尚需徐徐图之,他当然不会现在就实行。
    但,先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,等待时机成熟,这颗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树。
    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,楼喻很清楚这一点。
    他冷淡威严问:“你有异议?”
    “殿下,奴以为,一旦废除‘休妻’制度,定会引起社稷动荡,于殿下无利。”
    魏思并不在乎“休妻”是否被废除,他只在乎殿下的处境。
    “你的担心我明白,”楼喻面色恢复温和,“此事咱们得慢慢来。”
    魏思轻舒一口气。
    楼喻想了想,开口道:
    “传我之令,汪小花救焚拯溺,精神可嘉,三日后于纺织厂举行表彰大会,特授其‘见义勇为’英雄奖章,奖白银二十两,赐‘济困扶危’荣誉牌匾一块。另,王栓休妻一事作废,涉案人员彻查!”
    “谨遵殿下令!”
    “你亲自督办此事,再询问汪小花的意愿,若她愿意,便允其和离。”
    “奴遵令!”
    “身为户部部长,你确有失察之过,便罚俸一年,留职查看。”
    魏思恭敬叩首谢恩。
    “你下去吧,顺便派人将庆墨书坊管事叫来。”
    魏思退下后不久,庆墨书坊管事激动进入内衙,拜倒在地。
    “免礼。”
    管事恭敬起身,低首等待楼喻示下。
    楼喻开门见山道:“我需要你替我刊印报纸。”
    管事小心翼翼问:“请恕小人愚钝,这‘报纸’是何物?”
    “你认为庆州如何?沧州如何?”
    “在殿下的英明治理下,自然是极好的!”
    楼喻面露忧色:“只可惜,咱们庆州的名声还不够响亮。”
    管事腹诽:范公都特意写了《观庆赋》,天下文人士子皆知庆州,这还不够响亮?
    他心思转得快,便道:“殿下是否想用‘报纸’宣扬咱们庆州的名声?”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    报纸是舆论造势的一大利器。
    他早有发行报纸的想法,恰好又碰上汪小花被休一事,当即有了灵感。
    观念是可以用舆论影响的。
    “休妻”制度的废除任重而道远,他可以利用报纸,一点一滴改变百姓的思想。
    同时利用报纸不断增强庆州的影响力。
    庆墨书坊的印刷术用来印刷报纸足够了。
    楼喻便跟管事讲述了报纸的版面特征以及印刷要求。
    管事听明白了。
    “可是殿下,若是要印刷多份,咱们书坊岂非入不敷出?”
    楼喻道:“报纸是要卖的。”
    管事下意识问:“谁会愿意买?”
    “若是报纸上有范公新作呢?若是报纸上有其他名士的妙笔呢?若是报纸上有抓人眼球的奇闻轶事呢?诸如此类,皆可作为卖点,书坊可以自行发掘。”
    管事眼睛乍亮。
    妙啊!他怎么就没想到!
    单单一个范公新作,就足以勾得文人士子竞相购买了!
    “小人这就去准备!”
    管事喜滋滋离开后,楼喻起身道:“二笔,备车,去范家。”
    范家是指范文载和邵秋兰在新城的房子。
    楼喻车驾抵达范家,范文载和邵秋兰亲自出门迎接。
    进屋后,楼喻开门见山道:“范公,邵院长,我此来是想请二位帮个忙。”
    邵秋兰笑容温雅:“殿下尽管吩咐。”
    楼喻便不再客气。
    第(3/3)页